close

       睽違十六年,第八次全國教育會議將於今明兩天登場,希望能為未來十年的教育發展訂出藍圖,重要議題包括「現代公民素養培育」、「教育體制與教育資源」、「全民運動與健康促進」、「升學制度與12年國民基本教育」、「高等教育類型、功能與發展」、「多元文化、弱勢關懷與特殊教育」、「師資培育與專業發展」、「知識經濟人才培育與教育產業」、「兩岸與國際教育」及「終身學習與學習社會」等十項。但在數日前,台灣教育的問題早已被討論得沸沸揚揚,例如廖國豪抱怨台灣教育害了他、升高中管道太亂(尤以北北基為甚)等。

  記得好多年前對教改有這樣的形容:「教改像月亮,初一十五不一樣。」沒想到現在不但不一樣,甚至更亂,搞得學生累、家長累、老師也累。我覺得教改很難達到效果的原因是「萬般皆下品,唯有讀書高」的觀念沒改,所以補習班有增無減,學生的壓力更沉更重,所謂的「適性發展」都被「讀書高」所淹沒了!明明有一些學生是不適合升讀大學的,但家長不願面對真相,孩子只好乖乖地完成家長的心願,但往往造成四年的空轉,孩子什麼都沒學到。家長觀念不改,教改是不可能成功的!

  最近暑期課輔將結束,開學後的第八節課輔也要開始了,我不禁懷疑,學習時數越高就代表成效越好嗎?(請看看芬蘭的教育)可能還有第九節、第十節的衝刺教學或補救教學,等學生回到家都已七、八點了,還有什麼餘力去欣賞星空之美、思考人生方向或是關心國際大事呢?有人認為課輔輔不停老師是加害者,但課輔是應誰的要求而開?以我自己為例,我想拒絕但提不起勇氣,因為怕被家長冠上不肯犧牲奉獻的標籤。老師真的是加害者嗎?我倒覺得是「讀書高」的受害者,也許大家都是!

  而且身為高職老師,我對高職生所面對的待遇很是不平。回想甫考上高職正式老師時,被開玩笑說才剛當老師就在過退休生活,其實這是一般人對職校先入為主的偏差觀念,認為職校是以技術為主,畢業後通常以就業為取向,而非升學。然而進入職校以來,我已連續擔任七年導師,我看到的是完全不同的面向,高職學生同樣要面對考試、升學壓力,還得花上很多時間和心力來考取為數不等的職業證照,所以請不要再認為他們是不愛唸書或閒閒沒事幹的一群了!

  我很心疼我的學生在菁英教育的導向下,對自己缺乏信心,認為自己被一般高中所「淘汰」,讓父母失望,這種觀念是被社會形塑的,還是父母老師早晚「提醒」的結果呢?雖然現在一直強調技職有藍天,但基測高分而選擇職校的人畢竟是少數,階級還是存在的。而且幾乎所有人都知道升高中有基測、升大學有學測和指考,但卻不知道有屬於高職升四技二專的統測。每年報考統測的人數僅次於基測,是全國第二大考試,但翻開報紙,相關的報導少之又少,總是被安排在角落一個小小的區塊,反觀基測與學測總能登上頭條。

  我看到的高職學生大多是在考取證照與讀書間努力、球打得很好、卡片做得很漂亮、很有禮貌、很有服務熱忱,希望得到重視和讚美。真的很企盼大眾能給高職學生多一些關愛和資源,為數眾多的他們才是將來國家稅收的絕大來源,社會運轉的基石啊!

  若教育只以「智育」成績為最大的考量,那麼「讀書高」將是永遠的贏家,「適性發展」只能淪為口號或永遠地消失不見了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hichiskyf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